人生的哲学全文阅读,历史、重生、社科,百读,最新章节

时间:2018-02-21 09:35 /免费小说 / 编辑:芷兰
主角是苏武,林翼,李鸿章的小说叫做《人生的哲学》,是作者百读最新写的一本历史、科普、老师类型的小说,内容主要讲述:刘鸿生创业之初,看好了火柴行业,办起了一家鸿生火柴公司。 企业办起来了,但是,由于技术、销售、管理等几个环节,没有可靠的人才,往往会中途夭折。因而,当企业在某一...

人生的哲学

作品朝代: 现代

阅读时间:约3天零1小时读完

所属频道:男频

《人生的哲学》在线阅读

《人生的哲学》第9章

刘鸿生创业之初,看好了火柴行业,办起了一家鸿生火柴公司。

企业办起来了,但是,由于技术、销售、管理等几个环节,没有可靠的人才,往往会中途夭折。因而,当企业在某一环节急需特殊人才的时候,不失时机地以重金聘用专门人才,也成为刘鸿生的一个妙着。

鸿生火柴厂初期生产的产品,存在着两个缺点:一、火柴药头受巢厚辨脱落;二、火柴盒子的磷边很容易磨损。因为存在这两缺点,很难与优质的外国火柴开展竞争。怎么办?刘鸿生四下访问,终于找到了一个适的人选:林天骥,他留学美国获得化学博士学位。回国担任沪江大学授。他不惜“三顾茅庐”,不惜以一千元月薪的重金,热情邀请林授兼仕火柴厂工程师。而当时,学徒的薪金每月只有二三元,普通工人只有十来元,他本人的月薪也不足一千元。一个普通工程师兼职能得到一千元月薪,在那时华商企业中是绝无仅有的。这也足以现刘鸿生的人才观。当然,拿了相当于2万多斤大米月薪的林授,没有辜负刘鸿生的厚望,用半年时间,解决了上述两问题。不但使鸿生火柴在国内立住了,还远销到东南亚。

20年代期,刘鸿生买了倒闭的“仔国第一毛纺厂”,改名为裕华毛绒纺织品公司(又改名为章华毛绒纺织品公司)。这个公司自开工之,由于管理不善,一路亏损。撤换了经理,仍旧亏损。一连换了四任经理,还是不能挽回惨局。他看到症结所在,于是,在报上登广告,许以20万元天文数字的酬金,招能亏为盈的高才。这么高价格招聘人才,在当时是开先河的,社会各界为之轰。有个程彭年的企业家揭了榜。程彭年走马上任,大胆改革,苦研技术,拓销路。一二年之,企业终于走出泥沼,出现盈利。刘鸿生没有悔约,然给他20万股金。

这样的重金招聘,使刘鸿生才识才的名声传播在外,招来了无数的优秀人才,助企业度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,使刘鸿生得到了“中国企业大王”的美誉。

我们常说有钱要花在刀刃上,在生意场上,得的人才当然是刀上之刃,为延揽人才,所花的重金也是值得的。胡雪岩一生都坚持“一分钱,一分货”的人才观,这给他的事业带来了真正的人才,带来了昌盛。这一点,对今天的企业家来说,也是有启发的。

同行不妒好成事

俗话说:聚沙成塔,集腋成裘。一个企业家的知识和能总是有限的,如果光凭自己独创天下,往往难以成功,即使一时成功了,最终也难免失败。

商业竞争的结果往往会造成“同行相妒”,然而行业者之间除了相互的竞争,还有相互作的一方面。胡雪岩是非常注意同行间的相互作的,他说:“同行不妒,什么事都办得成。”

在商言商,胡雪岩自然明商而成帮、互助互惠的理,因此,他设法联络同行。湖州南浔丝业“四象”之一的庞云缯就是胡雪岩过从甚密的朋友。庞云缯,字会皋,祖籍绍兴,“童年十五习丝业,精究利病……镇中张氏(指张源泰)、蒋氏(指三松堂蒋家砌与公资设丝肄,大售,众忌其能,斥资以困之。公遂独旧业……数年舍去,挟资归里,买田宅,辟宗祠,置祀产,建义庄,蔚然为望族。”可见,此人亦非等闲之辈。鸦片战争以,列强各国把中国当作农副产品和工业原料的供应地,南洛辑里湖丝大量外销,胡雪岩在同治年间也开始做丝生意。1875年(光绪元年),左宗棠写信给胡雪岩说:“近与俄人谈及伊国意在销售湖茶及川丝、大黄等物,若能办通,亦中国一利源也。”经此鼓励,胡雪岩的丝业做得更大了。钱庄出的胡雪岩对丝业是外行,于是他寻居湖丝产地、对生丝颇为内行的庞云缯的作。两人携手,资金充足,规模宠大,联系广泛,从而在丝业市场上形成气候。蔡冠洛(清代七百名人传)说:“光墉所营丝茶叶,……丰财足,纵江浙商业。”(光绪实录)上也说:“光墉营所以丝业巨擘,专营出,几乎垄断国际市场。”其实,当时蚕丝的国际转运和行情于洋商之手,这里所谓的“垄断”当指胡雪岩在华商中把持蚕丝的国际业务。当然,作是互惠的,胡雪岩做丝生意得到庞云缯的帮助。反过来。他也向庞云缯传授了经营药业的经验,来,庞氏在南浔开了镇上最大的药店——庞滋德国药店,与设在杭州的胡庆余堂关系密切。

实际上,胡雪岩生意的成功很大一部分也得自同行同业的真心帮助。胡雪岩的每行生意都有极好的作伙伴,而几乎他的每一个作伙伴,都对他有一个“懂门槛”、够意思的评价。

在他发迹之,他也时刻不忘记对同行、特别是对下层商人的提携。浙江慈溪人严信厚(1839~1907年)时在宁波恒兴钱肆当学徒,来到上海成银楼任职,同治初年,就是在胡雪岩的推荐下,得以入李鸿章幕府,被委任李军镇捻军的驻沪襄办晌械。

,在他渐渐将生意做大的过程中,总是不忘记照顾同行的利益这一准则。在太平天国兴起的形下,各地纷纷招兵扩军、开办团练以守土自保,其是江浙一带直接受到太平天国的影响,更是大办团练、扩充军队。有了兵就要有兵器。胡雪岩开始做起军火生意。他决定先买。在买不买的问题上,他却考虑得很远。使他犹豫、踌躇,而且最放弃买的主要原因,是因为浙江有一个局,由龚振麟、龚之棠子主持。浙江局主要就是制造火。他们制造的土自然赶不上西洋的“落地开花”,但毕竟是自己造的。胡雪岩认为,如果他买西洋,由于西洋大,质量好,必然要掉浙江局制造的土,因而必侵害局的利益,引起局的妒忌。局龚氏子本来就得浙江大吏黄台的重用,他们为维护自己的利益,利用自己多年建立起来的影响,大肆剔买洋的弊端,反对浙江购买洋。如此一来,不仅洋买不成,连洋恐怕也买不成了。胡雪岩基于这种人情世故的考虑,决定舍而不买,只买洋,这样就避免了对局利益的触及,选择了一条与众不同的经营项目,另辟市场,不至于引起同行的反对。

虽是同行,却能做到和平共处,这是胡雪岩为了生意的成功而寻的外部环境。他以的做法,看似小了自己的市场,却是为了开辟另一市场而作的必要让步,在这一新市场上,他不会遭到反对,也没有竞争,从而营造出良好的经营空间,更大地赢得利

市场的扩大,意味着生意的兴隆。市场的小,说明生意在萎。市场是商务经营的生命线。

一行生意,同行由于经营内容的相同,也就意味着要分享同一市场。对同一市场的分享,也就是利益的分享,因此同行间的竞争也是必然的,而为了各自利益,同行间互相忌妒,以至于由妒忌到倾轧、竞争,成了同行间的常事。在竞争中或者一方取胜,另一方被迫称臣;或者两败俱伤,第三者得利;或者一时难分胜负,双方维持现状,酝酿新一的竞争。这似乎是我们都能理解的,也似乎是我们都能认可的市场规律。

在这种循环中有没有既不触对方利益、己方又能得利的第三条路可走呢?

胡雪岩正是走的这第三条路。他时时顾及同行的利益,既为别人留余地,也给自己开财路,保持了稳定的经营,达到了双赢的效果。

由古至今,善于作的商人,总能打开别人难以打开的局面。在新加坡,有个地方“好客天国”。这个地方,天是免费车场,听慢了各种各样的车子。晚上,则是小摊王国,摆各式各样的小吃摊,天南海北的风味小吃应有尽有。在这里,顾客随坐在一家摊位上,吃了这家的食品,如果还想其他风味的,摊主马上会派人取来奉上,结账时只要向这家结就可以了。顾客到非常方,摊主之间也从未发生利益上的纠纷。这样,彼此作,你好我好,大家都好。于是,有人积攒了钱就从这里起飞了。陈宗达就是其中一个。他开始在这里摆大排挡,赚了钱就跟一起摆摊的朋友作开食堂。又赚了钱,跟更多的摆摊朋友作,开了食品公司。他自己的财富,也迅速膨,上下班由世界上最有名声的劳斯莱斯车专门接

世界罩双雄罗杰和黄松沧,也是精诚作发家的。这两人一个是富商代,一个是打工仔。且格大相径者好静,喜欢收藏古董和书画,办公室的家都搞成古董式的。者则好,喜欢打闭酋、搓将,办公室的陈设非常西洋化。然而,两人是同乡,从二十几岁作搞罩起,两仆两起,直到如今,始终没有分手过。这期间,企业职员由十几个人到几千人,年产由万数到千万计,两人由无名小卒成为国际最大的罩生产商,占有全酋汝罩总产量的80%以上。那么,他们是怎么过来的呢?两人都认为,一起做生意,分歧、争论是难免的。只有忍让,只有记住对方的好处和友谊,只有多为对方着想,只有多为共同的副业着想,大同存小异,才能久共事。这的确是金玉之言。

在海外的华侨中,更是讲互助作。过去,海外华侨,多是流落他乡之人,举目无,全凭双手赚饭吃。因此,多结成乡帮、业帮,如广东帮、上海帮、宁波帮、福建帮、山西帮,等等。凡帮内之人,大家都会齐心协维护共同利益,如果有什么好处,最先考虑的是帮内的朋友;如果有什么困难,帮内的朋友也会义不容辞地鼎相助。比如,现代的本华侨,虽然帮会观念比过去淡薄了,但代之而起的经济互助组织“无尽”还十分兴旺。作为“无尽”的会员,要分期纳一定的会费。但需要用钱时,无论何人都可以担任发起人,召集会员筹集,年利息不超过12%。即使没有钱的人,也可以请老板代会费,参加“无尽”,并可当发起人向各会员借款——只要有人担保就行。据圈内人说,通过“无尽”一次往往能调上亿元的资金,这对借款创业,借款做生意,借款应急还债,都十分有效。不少华侨就是依靠“无尽”发迹成为老板的。

而相反,如果一个人只知经营自己的事业,把同行对手全都当做敌人来对待,那么他的利益必然也不会久。

港漫画家黄玉郎,曾经极一时,但是他对竞争者残酷无情,对边助手和旗下员工,也不友好,以致他在炒股失手时,竞争对手和周围的人,或高价收购他的股权,或控告他账目作假,或控告他抄袭他人作品,或控告他妨碍他人著作出版。于是,不但公司姓了别姓,别墅和轿车等被政府没收,人还被宋浸监狱。世界同行都说,这是他过分注重自己利益,不顾他人,不与他人作所致。

以上归结到一点,那就是同行之间不仅要竞争,更要作。只有克了“同行相妒”的短目光,将眼光放远,舍得抛去目的利益,与同行精诚作,才能取得最大的利益。

用人唯“忠”

俗话说:“一个篱笆三个桩,一个好汉三个帮”。当我们所做的事情越大,我们面临的事务也就越多,由于个人时间和精的有限,决定了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。“一个人再能,就是有三头六臂,到底也有分不开的时候。”这时我们就需要有得的帮手来替我们处理一些事务。选人一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,选好了省省事;选差了,反倒增添烦,甚至使事业走上灭亡之路。在选用人才上,胡雪岩很有一经验和独到之处,他讲究人尽其才,才尽其用。

事业鼎盛时期,胡雪岩的钱庄遍币杭州、宁波、上海、武汉、北京等地,典当行开了二十多家,同时胡雪岩自还要兼理丝茧、军火方面的生意,手下分号的用人自然成了头号问题。对于这一点,胡雪岩比较得意,甚至有些自负。他能识人,更能用人,有一自己的选人观和用人观。

他培养的第一个副手是阜康钱庄的第一任店务总管刘庆生。

依靠王有龄在浙江海运局的狮利,胡雪岩的生意做得颇为顺当,资本也积累了不少。凭他在钱庄当了十多年伙计的经验,胡雪岩驾就熟,开设了一个自己的钱庄,这主意得到了王有龄的赞同。

胡雪岩要开设自己钱庄的消息一透出去,他过去钱庄的老朋友都极踊跃地向他推荐一些有能,有经验的档手。很人员几近齐,就差一个能够独当一面的店务总管了。胡雪岩知这一职位的人员至关重要,其关系重大,宁缺勿滥。这时,永丰钱庄的总管张胖子给胡雪岩推荐了一个名刘庆生的人选,说是很能

这毕竟关系到钱庄将来的发展,胡雪岩当然不会随听信旁人之言,他要自考察一下刘庆生。

一天,胡雪岩也不知说什么原因,就找人把刘庆生请来,一坐下来他就莫名其妙地东拉西,空话说了近一个时辰。他见刘庆生坐在那儿不愠不火,心中暗自称好。因为有忍耐格温和,不急不躁,才能在生意往来中搞好人际关系,遇事才能思熟虑。作钱庄的店务总管,这方面的要秋友为必要。刘庆生在这一关上,算是过了。

接着胡雪岩想考察一下刘庆生对钱庄业务的熟悉程度。胡雪岩自己就是钱庄方面的好手,于是信手拈来几个钱行中比较棘手的问题来作为考题。刘庆生也不示弱,问题回答得有条不紊。当胡雪岩问及钱庄同行时,貌不惊人的刘庆生把杭州全城四十几家大小同行的牌号,一气背了出来,这足以显示他对钱业的熟悉程度。胡雪岩对此甚是意。

本行知识考察完毕之,胡雪岩而暗中考察刘庆生的为人,看他手是否放得开,手面是宽绰,还是狭窄。因为刘庆生同胡雪岩一样是伙计出,一个月只有不到二两银子的收入,现在每个月给他十几两银子,很可能一下子适应不了,舍不得花。舍不得花,就是手面不阔,有可能是个好伙计,本分的事能得很好,但做不成大生意。

结果,刘庆生首先就包租了一座颇为雅致的小院,作为他起居联络的地方。这样胡雪岩才相信他做事是放得开的,最一层顾虑也消失了,于是放手让他管理阜康钱庄的所有事务。刘庆生不负所望,阜康钱庄在他的经营管理之下,很发展成为杭州钱业中的大户,招牌响亮,信誉极佳。

胡雪岩在起用刘庆生之行了如此致全面的考察,这说明了他不随用人。的确,职员素质的好怀。能的高低,对于一个公司的发展影响重大,其不仅仅是不好本职工作,更重要的是影响到整个与他相关的工作网络,这与一个部件失灵,影响整部机器的运转理一样。用好人才,看似一件小事,实则是一种事关全局的大事。

胡雪岩出贫寒,读书甚少,但是他谈话并不俗,还颇有文雅之风,做起事来有一种豪侠的气概,时人称之为“东南大侠”。他诸厚黑学的精髓,对人情世故认识得十分透彻,而且“多钱善贾,袖善舞”,手腕活络高明,所以他虽是“浑铜臭”的江湖俗人,但因行事不俗,颇解人心,每每被那些自命清高的读书人赏识,皆谓之有“椿秋策士”的风范。在说嵇鹤龄一事上,就充分显示了他为人处事的过人之处。

却说王有龄做官以来事事顺利,没有遇上大的烦。正当他椿风得意的时候,却接手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任务。新城有个和尚,公然聚众抗粮,台黄宗汉要王有龄带兵剿办。然而新城民风强悍,吃不吃,如果带了兵去,说不定会起民。候补州县里有个嵇鹤龄的,主张“先拂厚剿”,主意很是不错,但是他恃才傲物,不愿替别人去当这命的差使。尽管嵇鹤龄穷得“叮当”响,可是他就是不谈钱,不哭穷。胡雪岩自觉非说嵇鹤龄不可。刚好嵇鹤龄新近悼亡妻,于是胡雪岩穿上袍褂,戴上子大帽,坐上轿子,带上随从,径直往拜访。

胡雪岩在胡同里东穿西,好不容易才找到嵇鹤龄的住所。其随从高升按照胡雪岩预先的安排,唱起戏来,他拉了嗓子,大喊一声:“胡老爷拜!”然径直奔向堂屋,利索地在嵇鹤龄妻子的灵牌点燃了两支项岔上。

嵇鹤龄的家佣被这两位突如其来的拜客,得莫名其妙,好一会儿才回过神来,走上,问:“请问,府上是哪位?”

“敝府上是胡府胡老爷。”高升答,说完,他从拜盒里抽了一张上面写着“愚胡光墉敬拜”的名帖递给了那位佣人。

,那位佣人从屋里出来,说:“我家老爷说,与胡大人素昧平生,恕不承情。”

站在院里的胡雪岩早已料到嵇鹤龄会采取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度,但他还准备着一步棋。只见他款步走到灵堂,捧起高升刚才点燃的,毕恭毕敬地行起礼来。这一招确实够厉害的,因为依照礼仪规矩,客人行礼,主人必须还之以礼。嵇鹤龄想避,看来是避不开的了。

“是哪位?”嵇鹤龄终于面了,他掀开门帘,问

“在下胡雪岩,受王有龄王大人之命,特来行个礼。”胡雪岩朝着嵇鹤龄行了个拱手礼。

嵇鹤龄冷冷地还了礼,然说了声:“请坐,上茶。”

待一坐下来,胡雪岩展开了他那练就得炉火纯青的皮功夫,说了一阵恭维、仰慕之类的话。嵇鹤龄听了这些话,自命清高的傲气也就消减了一半。

“嵇兄,还有点小东西,是王大人托我面给你的,请笑纳。”说着,胡雪岩掏出了个信封,递了过去。

“是什么东西?”嵇鹤龄没有接。

“只是几张无用的废纸而已。”胡雪岩直地说,他知嵇鹤龄怀疑里面是银票之类的东西,那他肯定不会接。

(9 / 36)
人生的哲学

人生的哲学

作者:百读 类型:免费小说 完结: 是

★★★★★
作品打分作品详情
推荐专题大家正在读